災害管理科技與知識專欄

鄉(鎮、市)公所災害桌上演練評估方法初探

張歆儀、莊明仁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
 

 

一、前言

天然災害的發生無法完全避免,為能建立一個具有災害韌性的政府,除協助地方政府提昇災防能量,亦有必要瞭解地方政府災害防救能力現況,作為計畫調整、操作經驗分享與持續提升地方災害能量的參照點。本研究針對地方政府災害防救現況,嘗試建立災害桌上演練的評估方法。直轄市、縣(市)政府與鄉(鎮、市)公所兩者的災害防救業務,由於後者較前者工作項目相對較為單純,故研究中選定鄉(鎮、市)公所為對象,針對應變中心開設、情資管理兩項課題,分別擬定三類的評估項目,並建立桌上演練( Tabletop Exercise)的評估流程,期望透過桌上演練評估方法,讓防災業務承辦人員經由角色扮演與討論,認知應變作業的操作重點,並提供災防計畫未來修正與調整的參考。

二、鄉(鎮、市)公所災防能力評估

日本靜岡縣自2000年起,每兩年一次進行市町村防災體制調查(靜岡縣防災局,2000),共進行三次,其調查項目中涵括災害應變體制、災情蒐集、緊急運送、疏散避難、物資確保與救援活動。該項市町村層級的防災體制調查,主要以書面評估為主,此作法與我國現今的災防訪評相類似,其較無法了解不同單位間的協調整合能力。

自民國92年起,行政院每年辦理直轄市、縣(市)政府災防業務訪視訪評,以瞭解地方政府各項防災整備工作之現況(張歆儀等,2012)。各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,每年亦辦理災害防救演習,惟前述的訪視與演習之評估方式,主要以書面檢核或演練腳本檢核為主,這樣的評核方式,無法顯示出當災害發生時,該書面性計畫或資料,於實際災防工作運作時,所提供指導的有效性與其發揮的功能性。基於以上,對於接受評核對象,若能提供災害情境模擬,設計系統性或結構性的操作型評估,透過不同課題的程序操作,使受評對象展現其運作流程,認知該課題之操作重點。其可協助接受評核對象,瞭解本身在該課題上的能力水準,評估結果並可提供地區災害防救計畫修訂與對策擬定的參考,進而形成正向回饋的管理循環。

三、災害防救桌上演練

災害防救相關書面計畫的有效性,可透過檢視單位間小組的互動、內部的指揮協調聯繫等操作表徵,作為參照的指標。對於小組間的互動與指揮協調等操作項目,可經由結構化評估方法,以災害演習的方式來進行。演習的方式主要有桌上演習(Tabletop Exercise)、實兵操演(Full-scale Exercise)與功能性演習(Functional Exercise)三類(DHS,2013)。其中,桌上演習屬於討論形式的演習,功能性演習與實兵演習屬於操作形式的演習。

操作形式演習主要是針對特定操作功能、裝備的訓練、測試作業程序或練習熟悉技術,會針對資源和人力進行模擬部署,其目標多以提高個人或團隊技能為主,多有時間管控的壓力,有評核人員確認步驟或技能的執行。而討論形式演習主要是透過資訊的蒐集、分享,發展想法、程序與協調行動,在透過討論取得共識後,可以加強對概念的瞭解或改變既有的想法或觀點。其不須進行資源或人力的實際操作,且常為兩個以上的機關或團隊共同參與,為一種以問題解決為聚焦的演習方式。

桌上演練是由指揮官、幕僚群與緊急應變中心成員,共同針對災害境況進行因應處置,以此評估該團體的災害因應能力和運作功能。在桌上演練進行前,須提供災害情境,由參與演練的單位共同討論可能的情境發展,並提出欲達成的功能與目標。桌上演練的對象可為公部門所屬相關機關的災防業務承辦人員、社區組織、民間機構等,主要的程序包含以下五步驟:(1)災害情境設定。(2)不同災害情境發展階段下,災害情資的提供。(3)桌上演練實施。依設定情境與獲得之情資,受評人員做出判斷與處置。(4)現場主推官視情況提供不同情資要求處置。(5)評核者講評。在上述的過程中,參與演練的人員可習得災害因應的操作方式,以及不同角色間的協調與溝通。因此,端就演練的目的來看,其亦可作為評估方式的選項之一。

研究中嘗試以「桌上演習(Tabletop Exercise)」為評估方法的基礎,藉由桌上演習的程序,針對選定課題,設計結構性的評估架構,提供對於地方政府災害防救能力評估,實務性的評估模式。

四、鄉(鎮、市)公所災害應變桌上演練設計與評估方法

(一)桌上演練設計

參考美國桌上演習的設計(DHS,2013),調整後之主要的程序說明如下:

  1. 組成工作小組:包含上下層級的災防業務機關,以及平行層級的災防業務機關,以及指揮官、幕僚小組和外部專家學者。其中主要增加演習的評估人員,是由上一層級之災害業務對口機關之防災主管擔任。
  2. 工作會議運作:包含演習目標設定、課題選定、災害境況設定、評估項目選定,以及演習境況相關文件產出。其中主要增加,透過結構化的評估架構與重點項目擬定,可使桌上演習的評估結果,能提供演習操作人員具體的操作建議與指引。
  3. 桌上演習實施:主要是透過沙盤模擬方式,在特定災害情況下,以狀況單來呈現害實際發生的情況,各參與應變處置的各組人員,根據狀況發布人員給予的資訊,進行情資蒐集、處理、分析與處置方式建議,並經由統籌彙整、陳報分析等步驟,其後情提出分析結果與建議,並由應變中心的指揮官,根據情資做出決定。
  4. 專家評估與報告:包含評估結果解釋,專家座談的回饋與討論,以及事後的演習報告。

 

圖1  災害應變能力評估方法-桌上演練實施流程

 

(二)桌上練練評估境況與評估項目

研究中所設計之演練評估項目,主要針對應變中心開設、情資管理課題,在各課題下,分別設計評估項目,以下簡要說明災害境況設計與評估項目:

(1) 災害境況設定

災害境況設定是展開演習的首要步驟,依據災害演習的目標與評估課題,設定災害境況。本研究中,災害境況的選定主要參考歷史災害事件資料,故在個別狀況中,可依據課題與目標,選定歷史事件,提供不同時間之情資內容,如各狀況下的風雨預報單、監測之雨量站累積雨量,及颱風造成該地區之歷史災害事件(例如台7縣56K邊坡崩塌等災害情資),藉由實際發生過的災害案例,各參與桌上演習的防災應變人員,可以很快的透過在地化的災害事件,進行災害資訊的蒐集、通報與因應策略的討論協調。研究中以颱洪災害為對象,分別選定三個時間點:颱風登陸前、颱風中心位於台灣本島以及颱風外圍環流帶來強大降雨三種情況,不同狀況下的參考資訊與重點如表二所示。各情境下,可依據課題內容,選取相符合的歷史災害事件,提供細緻化的情境描述。

 

表2  桌上演練之災害情境設定-三種情境與提供之資訊
  情境一 情境二 情境三
時間 x年y月z日12時 x年y月z日14時 x年y月z日8時
境況 海上颱風警報發佈後,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將於2小時後發佈 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發布且有災情傳出 推估將發生強降雨,撤離啟動
資 料 ? 颱風風雨預報單
? 雨量監測記錄
?
水位監測記錄
? 24小時雨量預測單
? 災害警戒單
? 雨量監測記錄
? 水位監測記錄
? 保全戶清冊
?
高災害潛勢區弱勢族群清冊

 

(2) 評估項目

鄉(鎮、市)公所災害應變桌上演練之評估標的,主要選定應變中心開設、情資管理課題。研究中主要是建立鄉(鎮、市)公所層級桌上演練評估方法建構,故優先選擇基礎能力的評估項目,由於須先確認現況的基礎項目是否可達成,才會進一步進行進階評估項目的檢核,故在本次研究中,主要以地區災害防救計畫與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中,所規範的子題為主。研究中經由召開X縣市各鄉(鎮、市)公所的災害應變檢討座談會,確認X縣市所轄鄉(鎮、市)公所之災害應變現況與待改善之事項。並由X縣市災害防救辦公室選定課題下之評估子題,如下所示。

  課題一:「災害應變中心啟動」評估項目

  1. 具有警報與警戒相關門檻值與可提供參考的雨量站、水位站

  □備有應查詢之氣象局雨量站之書面資料,列出須監測的雨量站與水位站
  □備有應查詢之水保局雨量站書面資料,列出須監測的雨量站與水位站。
  □備有應查詢之水利署水位站書面資料,列出須監測的雨量站與水位站。

  2. 能熟悉警報與警戒訊息發布相關災害相關平台的操作(操作人員進入相關網頁進行查詢,包括網頁、密碼、通報順序、對象)

  □完成EMIC網站資訊查詢,操作人員能於網頁進行查詢,包括瞭解密碼與通報作業
  □完成氣象局網站查詢颱洪警報、QPESUMS等資訊,操作人員能於網頁進行查詢,包括瞭解密碼與通報作業
  □完成水保局網站土石流警戒相關資訊查詢,
  □完成水利署網站河川及水庫水位、淹水資訊等查詢作業

  3. 能在獲取各項警戒門檻值與目前之災害相關資訊後,針對警報種類與門檻與通知對象,能主動進行協商或採取緊急處置動員計畫。

  □能根據應變中心颱風應變中心一、二級開設標準,提供指揮官決策建議。
  □能利用取得之颱風警報等災害資訊,通報其他應變成員。
  □能協助於EMIC操作開設序,確認災害資訊之建置,並讓指揮官瞭解。

  課題二:「情資管理」評估項目

  1. 具有高災害潛勢地區相關分配查報區域及路線。(巡察路線應包含災害潛勢區域、安養機構等)

  □高災害潛勢地區具有社福機構清冊
  □消防系統具有查報區域分配路線相關資料
  □警政系統具有查報區域分配路線相關資料
  □民政系統具有分配查報區域及路線相關資料

  2. 能依據災害監測資料進行未來24小時災害情勢推估與警報預判

  □能取得即時監測資訊,包含土石流警戒區域雨量、淹水警戒區域雨量、坡地警戒雨量值
  □能利用各類防災資訊網,取得各類災害資訊之推估與預測資訊
  □能利用防災資訊網,將警戒等災害相關資訊,通知利害關係人
  □能將警戒資訊,優先通知高災害潛勢區安養機構、獨老等特殊需求者

  3. 能針對所彙整資訊進行記錄,能參考相關門檻值,進行判斷決策之建議

  □能依據降雨門檻值,通報查報人員啟動情報機制
  □能依據災情查報內容,傳遞災害情資、通報其他應變小組。
  □能依據所獲得之雨量、水位、警戒等災害資訊,進行監測記錄及發布

結語

對於位處不同災害風險區位的鄉(鎮、市、區)公所之災防業務人員,其實際之臨災應變作業經驗值各有不同。另一方面,部分鄉(鎮、市、區)公所之災防業務承辦人員異動頻繁,使得災害防救工作在經驗傳承與成果累積,常有作業經驗不足或成效不易累積的窘境。基於以上,對於鄉(鎮、市、區)公所災害防救工作的強化與協助,除透過計畫性的在技術協助與教育訓練提供等方式,提昇第一線地方政府防災能量,如「災害防救深耕五年中程計畫」(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,2008)與「災害防救深耕第一期計畫」(內政部消防署,2012)的執行,來強化協助鄉(鎮、市、區)公所的災害整備能量。另一方面,可透過操作型的桌上演練評估,將演練課題與災防策略(評估項目)間,建立清楚的關連,故研究中經由方法的設計與項目的選定,嘗試建立課題與策略的關聯性,讓評估的項目與內容更明確,並讓所建立地區災防計畫中的應變功能,透過操作性的評估,在書面資料的建立與操作應用兩者間,顯現其實際的運用情況與可能存在的困境。

單一次的桌上演練無法顯著增加鄉(鎮、市)公所對於有效處理災害應變能力的整備程度,需要對於計畫管理和演練評估持續進行,故桌上演練的評估僅只是一個開始,對於與時俱進的災害防救計畫而言,評估與修正是進行式。期待藉由桌上演練的操作過程中,更能有效地瞭解各鄉(鎮、市)的災害整備與應變能力,並提供地方政府在教育訓練科目與支援資源的決策的參考。

參考文獻

內政部(2012)。災害防救深耕第 2 期計畫。內政部
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(2008)。災害防救深耕 5 年中程計畫。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
張歆儀等(2012)。地區災害防救能力評估構面與方法初探。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
靜岡縣防災局 (2000) 。市町村防災體制實情調查調查報告書。日本:靜岡縣防災局
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(2013). 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 and Evaluation Program.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

 

 

 

 

社團法人臺灣災害管理學會 出版發行

 

地址: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三段200號9樓    電話:(02)8912-7498    傳真:(02)8912-7497    e-mail :service@dmst.org.tw